
2024年年假也到盡頭,快樂時光總是特別快,我在病中好像也還沒快樂到(喂~),是的,還沒從病中恢復也自知自律神經需要以年來計算的才會復原,但年假七天加上請了特休,其實都還是遠遠不夠,在上班前一天晚上媽媽突然問我,我這樣能上班嗎?我突然丟出了一句,但我覺得公司好遠哦!
媽媽很疑惑的看著我說:不是騎車大概十分鐘就到嗎?你現在體力無法騎十分鐘嗎?
我說:對啊!因為我們公司因為大環境不景氣,所以,廠房要出售,現在搬到新租的廠房,騎車約30~40分鐘,但蠻常塞車的就是了。
後來爸爸也加入這段對話,跟媽媽很驚訝的看著我說: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我們怎麼現在才知道?
我說:我也不想要你們擔心,雖然也想跟你們講,但又怕你們亂想,所以,我才沒說,不過現在說完有鬆一口氣。
畢竟我常常把話放心裡的人,有什麼痛苦的事我自己可以吸收,也不想造成別人的困擾怕麻煩別人,而且,也會在意講出來別人會怎麼想,尤其是父母親常常用父母親為了小孩好的角度去評論與提供想法與意見,但人有時候分享就只是想分享而已,不用過多的反應評論建言,聆聽是個非常深的學問,我也在學習的路上。
突然想起記得國小畢業時,當時的班導請每一位同學,在小卡正反面分別寫上三個優點與缺點,假設班上35個人,這樣就會有34張卡片,老師的用意就是要我們記得我們的優點與改正缺點,這裡面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缺點是寫著,我常常在跟人聊天時會插嘴,這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我有這個問題,原來我無法好好聽人說完後我再開口,總是很著急的說我想說的,但明明對方也還沒說完,其實看到同學寫缺點時,有那幾分的難過,因為原來自己並不是完美的啊?!後來想想班導透過這個方法幫助各位同學提醒著我們該如何修正自己,焦躁的打斷人的說話,非常不禮貌,懂得聆聽即使沒給意見這也給予了最好的陪伴了。
回到上一段跟父母的對話,因為焦慮的症狀還是時不時的出現,媽媽就提議她跟爸爸載我上下班,這讓我非常驚訝,以前的我一定會拼死拼活的把自己的最後一份力榨乾,覺得我永遠只能靠自己,當一個永遠的自幹王,而媽媽講完要接送上下班時,雖然我心裡還是會覺得這樣真的好嗎?但我心裡更有一份踏實與有依靠的感覺。
接著就是有著爸媽接送的上班路,不管風吹下雨寒流,下班時爸媽都站在對面等著我五點準時下班,這好像也滿足了我小時候上學都自己走回家填滿了內心的那份孤獨與寂寞;雖然坐汽車一定比較舒適,但,真要開車可能塞車一個小時才會到也是很折磨人,坐機車時抱著爸媽時那份暖心的感覺,也能稍稍讓我坐機車那份焦慮與身體的不適感好過一點。
這份父母對小孩的愛,透過我打這個文字記錄將會更加深在我的印象中,我真的會記得他們對我的好,我真的很愛我的父母,即使現在時不時還是會有爭執的時候,但那就只是價值觀上的不同,愛的本質還是不變的。